首页 新闻 教育 校园 文学 互联网 商业 科技 旅游 健康 生活 电商 文娱 汽车

后种族时代的历史与现实:保罗·比迪及其"背叛

2020-11-07 11:32   来源: 互联网

在他获奖的那天,他很正式:在上台演讲之前,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穿圆领西装或T恤,而是穿了一套罕见的西装,甚至打了一条领结。"但这套服装让他无法从容不迫地融入到活动中来,比如社交的不合群,潜意识中对聚光灯和长枪的回避,他演讲中令人困惑的动作,停顿,沉默,以及他所有的现场照片。有了这些照片,颁奖时和随后的晚宴上,他脸上的礼节在网上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仿佛在向我们透露,这位没有Twitter、Facebook的作家,总是躲在派对的角落里,或者紧紧抓住唯一的熟人,并没有像海琳·费朗(Helene Ferrand)那样完全拒绝作为隐士的注意力,但对这种突然成名并没有多大用处。


保罗·比迪因背叛获得布克奖


布克奖,对时年54岁的非裔美国人保罗·比第来说,来得多少有些意外。获奖后满满当当的采访与活动安排也让他颇感疲惫,心中更多惦记着要赶快回学校去,把落下的课给学生补上。2016年,与保罗·比第同台竞争的除了呼声很高的热门选手、加拿大作家邓敏灵,还有诺奖及两度布克奖得主库切。在此之前,《背叛》这部耗去他超过5年时间的小说在美国本土接连遭18家出版社退稿,最终是在大西洋对岸,一家来自英国的小小的独立出版社接受了它。即便出版,销量也很惨淡。这种集体式的忽视,也许在布克奖评委会为其应不应该拔得头筹而激烈争论的4个小时中可以得到解释。它太尖锐,太挑衅,太不寻常;它是胆大包天的揭示和讽刺,让所有人不自觉地想要视而不见,唯恐照见自己的影子。"它深深扎进当代社会的心脏",评委会主席阿曼达·福尔曼的这句话似乎也可这样说,它如银针,深深扎进每个人的心中。

image.png

保罗·比迪1962年出生在加利福尼亚。他出生在洛杉矶西部著名的海滨小镇圣莫尼卡,很快就和家人搬到了洛杉矶市中心。在17岁的时候,他从美国的西南部飞到了东北部,以驱散典型的青春期忧郁。1977年至纽约,他在波士顿学习心理学,在纽约学习艺术,然后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创造性写作。从那以后,他就一直住在外国。拥有阳光、大海和冲浪圣地的南加州,构成了他平凡而陌生的童年和青春期,但只有在他远走高飞并定居在东海岸之后,他才能真正把握住。就在千里之外,他拿起一支笔,不停地思考着这个洛杉矶男孩的记忆在不断增长,他感觉到了他想说和写的欲望。那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将近30年后,他凭借第四部小说获得了布克奖。


当他写"南方"时,他与福克纳和麦卡锡不同,甚至可以说是对立的。当另外两个人用高超的技巧来提高他们的视野去看种族主义时,Klux Klux,私刑,以及在美国南部教堂内外燃烧的社会,一个黑人保罗比迪用同样的技巧把他的眼睛吸引到地面上,揭开黑暗的背景。这一层背景并不是上个世纪的老东西,它早已突破了时间的障碍,渗透到了千年后的美国。作为背叛,女主角的女友马尔·佩尔萨直截了当地说:"这是洛杉矶,世界上最种族主义的地方。你能做什么


很难确切知道玛丽莎是在哪一年说这番话的。背叛的故事只能从奥巴马当选的一些线索中推断出来,那就是2009年之后。有一句谚语说,这位黑人总统上台是美国后种族时代的象征,但另一些人则在1964年,也就是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发表演讲的第二年--"我有一个梦想,"民权法案生效,种族隔离制度被正式废除。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新华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