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教育 校园 文学 互联网 商业 科技 旅游 健康 生活 电商 文娱 汽车

老铁链肖求增 谈破解校外培训难题,离不开教育结构的深层改革

2021-04-26 15:48   来源: 新华教育网

最近,“校外培训”相关话题成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每谈及这个校外培训,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相关的工作者都不免感到有些感慨。近些年老,只要涉及教育的改良改革,校外培训一直都是影响最大的问题。校外培训不同于校园培训,他独立于教学计划甚至教学大纲外,对课堂教育而言可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这些校外培训在学生与家长的强烈的需求欲望下呈现蓬勃发展趋势,现在已经到了校园教育决不能对其视而不见地步。可是如何让校园教育更好地满足学生及家长需求,同时改善或者改变校外培训过度泛滥问题,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校外培训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应试为导向,针对考试主科展开的校外培训;第二种是兴趣特长类的校外培训;第三种,是以素质拓展类的校外培训。尤其第一种以应试为导向的校外培训,成为了令教师和家长群体深感焦虑,甚至将升级为社会矛盾焦点。其之所以空前繁荣,又与当前的校园教育的现状息息相关。

在我国,中、小学教育虽然有着丰富、全面的教育目标,但学生与家长最看重的,始终是选拔性的升学考试。对校外教育来说,不论是“培强”还是“补弱”,结果都是想让学生在下一次考试中获得成绩突破性提升。在校园教育中,老师肯定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学校的师资配置,都很难实现让教师充分兼顾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个人特点。大部分都是四五十人的大班级模式教学,多数教师仅依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就已十分疲惫,因此往往只能按照全班能力的平均值把控教学进度,连因材施教都很无法很好的做到,更不要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校外培训自然成为学生和家长为课堂教育补充的第一选择。

现实中不可否认,确实有一部分教师,在主动或者被动为校外培训推波助澜。尽管有关部门一直三令五申,禁止在校教师在外开设补习班,但是,不论是在中学还是小学,还是会有一些人偷偷从事校外培训工作。甚至还有些教师会在课堂不能够专心开小车,让学生不得不参与补习,或者直接帮助培训机构介绍生源。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出发,此类现象当然是师德师风失范的表现,但是,我们也要正视考虑一下,这些教师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实这与教师群体明显低于其劳动负担的待遇密切相关。

面对选拔性升学考试这个硬性的“指挥棒”,学生想要跃过“龙门”,必然要获取足够的助力。如果他们无法在课堂教育中获得需要的东西,求助于校外培训就成了必然的选择。一方面,在应试这件事上,校外培训已经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乃至于一部分教师都将其视为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校外培训对学生课余时间与精力的侵占,又反过来严重影响了他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损害了课堂教育的质量,形成了一种内在的悖论。

面对这种悖论,仅仅满足于用行政指令限制校外培训,恐怕很难取得预期中的效果。只要课堂教育的现状与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没有发生改变,简单地限制、打击校外培训,只会让同类现象转入地下,变得更难监管。在这件事上,单纯的“治标”没有意义,如果不能从校园一端入手,解决课堂教育这边的问题,校外培训注定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要让课堂教育与校外培训之间既相克、又相生的“悖论”消失,首先必须解决的就是师资问题。当下,且不论师资资源是否在整体上充足,各校之间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已是极其明显的问题。对此,有关部门至少应在公立教育体系中大力推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分配,通过促进教师流动、鼓励名校建设分校、与一般学校合作等方式,让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压力分布得更加均匀,从而为更多学生享受相对个性化的教育提供可能。与此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在条件允许的合理范围之内,尽可能提高教师待遇,只有让教师能够在课堂教育的本职工作中得到合理的回报,才能防止部分教师和校外培训机构缔结“利益共同体”,从内部侵蚀课堂教育。有了更合理的师资分配和教师待遇,学校自然能更顺畅地开展课堂改革,让课堂教育朝着更加个性化、更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其学习效率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处于“出口”一端的选拔性升学考试,也应加快改革步调,进而从根本上消解“教育军备竞赛”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焦虑。有了这些“治本”之策,再加上法制化的政策监管,校外培训的难题届时自然会得到解决。

需要补充的是,作为教师,我并不主张彻底取消应试类校外培训。不论大环境如何改变,总有一些学生和家长会有课堂教育无法满足的特殊需求。我们所希望的,是让校外教育不再成为普遍性的焦虑来源,而要做到这一点,依赖的必然不是“运动式”的对校外培训的打击,而是对整个教育结构的深层改革。


责任编辑:colin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新华教育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