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博士项目已初具国际竞争力 多位毕业生将入职国内高校国际轨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高金/SAIF)2022届博士毕业生耿哲日前收到了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发来的教职邀约(offer),与他同届毕业的另外两位博士同学李晓明、刘明媚也分别收到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暨南大学的offer,且均入职国际轨(tenure track)通道。
事实上,中国高校自尝试推行国际轨教职制度以来,新招录的教授大多为海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的博士毕业生。此次,高金的博士生为何能在众多海归金融学博士中脱颖而出?
耿哲坦言:"能够拿到复旦的offer主要得益于我的导师潘军教授和王坦教授在博士期间对我的学术培养和鼓励,以及访学时王江教授和Darrell Duffie教授对我的指导。另外,高金的国际化培养模式和整个师资团队对博士生的帮助也是非常重要的加持。"
而对于3名博士毕业生同时进入国内一流高校国际轨,高金博士项目学术主任、金融学教授巨能久认为:"这说明高金的博士毕业生已基本具备与海外名校博士生同层次竞争的实力,高金的博士项目得到了同业的认可。"
高金上海徐汇校区
国际化顶级师资
高金博士项目创办于2010年,主要招收应用经济学(金融学)博士和硕博连读研究生,2019年起招收直博生,2021年新增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专业招生。项目参考国际名校的博士培养模式和成功经验, 14名资深博士生导师均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耶鲁大学、UC Berkeley、滑铁卢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名校,且都拥有国际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具备极强的学术造诣与丰富的教学经验。另外,高金还有近30位在国外名校担任终身教职的特聘教授,共同参与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指导学生进行最前沿的学术研究。
博士项目创始人之一、金融学教授王坦认为,一个高校想要建设成为强大的学术机构,必须拥有一支既有宽度又有厚度的科研队伍。这个队伍由三部分组成:位于金字塔尖的是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并在各自领域担任学术带头人的资深教授(senior faculty),塔身是具备一流学术研究能力、能够成为中坚力量的青年教授(junior faculty),而一批具备一流学术研究潜质的博士生(PhD)则是金字塔基,三者共同构成一个有层次和深度的研究梯队(research track)。"作为研究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高金创设博士项目的初衷,也是项目发展和学生培养的定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型人才。"
目前,高金已成功汇聚起一支金融领域 "国际一流、亚洲领先、国内第一"的师资队伍,74名教授覆盖金融、会计、管理等不同学科,其中超过70%的成员在加入高金之前就已获得欧美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并有多名教授在国际一流学术机构及顶尖学术期刊中担任过重要职务,拥有丰富的国际研究、教学和实践经历。而博士研究生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正为这座学术"金字塔"夯实地基。
高金国际化师资
高标准的精英培养模式
与国内高校普遍采用的导师学徒制培养模式不同,高金的博士项目模式以"精英式培养"为特色。"这种精英式的培养模式不仅体现在学生的招录方式上,更融入在学生培养体系的各个方面。"高金学术副院长、金融学教授严弘表示。
概括而言,高金所有博士学生的申请招录工作均由博士项目负责,博士生导师不直接参与录取过程。学生入学后由项目统一安排培养计划,设置课程体系。新录取的学生都需参与为期约两年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期间完成两轮暑期论文,在通过考试获得博士研究生资格后,再根据研究兴趣选择合适的导师。
经过学生、导师双向选择后,每位获得博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将被配备由三位经验丰富的导师组成的论文指导委员会,其中一位担任主席,他们共同以国际一流的博士培养标准对学生的研究能力的拓展和毕业论文进行指导。期间,导师不直接指定或干预学生的研究课题,而是由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文献、参加学术讲座等方式探求研究方向,导师则根据自身的学术经验给予指导。博士论文进入评审答辩环节时,高金还会邀请海外评审委员加入,以增强论文评审的公正性和国际性。
这种不指定导师、不指定方向的培养模式,让刚入学的国内学生不太适应。而比肩国际名校高标准、严要求的培养和淘汰制度,则让每一位学生都不敢懈怠。也正是在这种严苛的"倒逼"模式下,高金博士生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得到极大锻炼和增强,逐步在国际学术界绽放异彩。
2016年,时为在读博士,毕业后任教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周正怡所撰写的论文"Housing market sentiment and policy effectiveness: Evidence from Shanghai(住房市场情绪)"在EFMA(欧洲金融管理协会)年会上荣获John A. Doukas Ph.D. Best Paper Award(最佳博士论文奖),这是中国内地高校学生首次问鼎该国际奖项。
2021年,耿哲与其导师 -- 高金讲席教授潘军合著的论文"The SOE Premium and Government Support inChina'sCredit Market(中国信用债市场中的国企溢价和政府支持)"获2021 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最佳论文奖。
"刚开始觉得辛苦又迷惘,有些无从下手,不过几年下来,确实锻炼出了我们独立研究的能力,现在真的感觉受益无穷!"周正怡感叹。
沉浸式的国际化学习交流体验
高金博士项目的另一特色是国际化学习交流。一方面,项目课程设置综合参考国际名校金融博士的培养体系。除了中国高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分成专业基础课 (经济课程)和专业前沿课 (金融课程)两大类。
经济课程有: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
金融课程则覆盖了金融学两大部分 -- 资产定价和公司金融,具体有:基础入门课,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公司金融(理论和实证)。
授课教授均为拥有国际一流商学院终身教职的经济学、金融学资深教授。
与此同时,高金每周举办专业学术讲座,邀请国际经济、金融界知名教授、学者分享他们的最新研究。美国金融协会前主席、斯坦福大学杰出金融学讲席教授Darrell Duffie ,美国金融协会前主席、哈佛大学金融学教授 John Campbell,MIT斯隆管理学院管理学和金融学教授Leonid Kogan ,沃顿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Urban Jermann等都是最近几次的讲座嘉宾。
高金所举办的一系列高端国际学术论坛,如一年一度的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联合举办的NBER-SAIF学术研讨会、夏季金融研讨会(SIF)等,也为博士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术交流空间,即便不出国门也能随时掌握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动向,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高金还充分利用学院的资源优势,采用联合培养/访学交流模式,为博士生赴海外名校学习进修创造条件。著名宏观经济学家、美国西北大学讲席教授Lawrence Christiano自2014年起每年来高金讲授宏观金融课程,李晓明由此与大师结缘。在此期间,李晓明除了聆听课程,还担任助教,参与教授牵头开展的项目研究。2019年,应Christiano教授邀请,李晓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西北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访学。"这种交流访学的机会实属难得,我们可以参与大师们的科研项目,学习如何做学术研究;同时与他们的博士生一起上课、研讨、合作,其中收获如果不是切身感受可能很难体会。"
他的经历并非特例。同年9月,耿哲、刘明媚与另一位高金博士生常丹婷也分别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开展交流访学。据统计,近年来已有近十位高金博士生受邀出国访学,访问的大学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际名校。学生们除了能切身感受国际顶级高校的学术氛围,学习观摩高水平学术如何开展,还得以收获前沿新知,构建自己的研究思维体系。
注重原创研究,关注中国实践
高金以建设成为全球的中国金融研究权威和中国的全球金融研究高地作为其学术定位,因而高金的博士项目尤为注重鼓励、激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创能力以及"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使之既具备国际前沿视角和研究能力,又能聚焦中国金融实践,为政策制定者、执行者提供学术支持。
李晓明的研究方向是宏观金融、货币政策与银行监管,从事研究的初心是"希冀为经济政策制定者服务"。在高金求学期间,他在导师 -- 高金金融学教授、汇付天下讲席教授张春的指导下合作开展了多项关于中国宏观金融的研究。其求职论文——银行间市场分层与最优货币政策操作,主要关注银行间市场及其中的大型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关键作用。
"我刚开始只是想研究一个中国问题,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全球现象。"在张春教授及其他论文导师的启发指导下,李晓明的研究日渐深入地剖析这一银行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央行一般通过一级交易商(大银行)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流动性,这通常会形成两方面结果:一方面是大银行具有信息发现功能,可以将流动性分配给效率更高的小银行;另一方面,大银行在这个多层银行间市场结构中垄断了流动性,从而提高了小银行的融资成本。基于大银行的信息发现与流动性垄断的权衡,当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大银行有动机去搜集信息,提高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配置效率,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比较高效。而当经济形势恶化时,大银行没有动机发挥其信息发现的功能,导致银行间市场的资金空转。
李晓明在研究中发现,在这一时期,央行的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定向降准)可以为中小银行直接注入更为廉价的流动性,具有更高的传导效率,在主要国家央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中得到广泛运用。
刘明媚则从劳动金融这一交叉领域着手,开始了一个原创课题研究——Birds In A Cage: The Human Cost of Non-compete Covenants(笼中鸟:竞业协议的人力成本),探讨劳动力流动限制对工人福利的影响。她利用美国竞业禁止条款的政策变化作为外生冲击,结合严谨翔实的工伤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增加竞业协议的可执行性会导致工厂的工伤率上升,社会成本相应增加。她的研究成果表明,这一安全恶化效应在高度工会化的行业被减弱,在面临财务困境的企业中则更为严重。
耿哲与导师潘军合作的论文,《中国信用债市场中的国企溢价和政府支持》,则聚焦"中国信用债市场的有效性"这一主题,通过对2010-2020十年多时间里中国信用债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国企、民企信用利差的差值在正常时期相对有限,但会在信贷市场恶化时迅速放大,进而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此外,国企、民企的分割对市场的有效性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市场动荡时期,民企债券定价和信用质量的关系更为显著,国企债券定价则对政府支持更加敏感。与此同时,民企的盈利能力也开始减弱。潘军指出:"以前学术界这方面的文献主要研究的是成熟的信用市场,比如美国。而这项实证研究是希望市场参与者包括政策制定者能更加了解、进而理解中国这个重要、年轻又处于转型阶段的市场,同时也为其他转型中的新兴信用市场提供借鉴。"
这些原创性课题研究,虽然面临挑战更多,耗费时间更长,但也由此展现出高金博士生独到的学术眼光和出众的研究实力。2019年,李晓明的另一篇论文"Beauties of the Emperor: An Investigation of a Chinese Government Bailout "发表于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耿哲的上述论文已进入了国际顶刊Journal of Finance的R&R(revise & resubmit)环节,与王坦教授合作的另一篇论文曾入选国际三大金融学术会议WFA……这些都成为他们在国际应聘中与海外名校博士毕业生同台竞争,并最终拿到心仪教职的重要砝码。
高金博士项目合影
中国也能培养一流的金融学博士
据统计,高金博士项目自2016年培育出首位博士毕业生以来,截止目前共有博士学位毕业生15人,其中进入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担任教学科研岗位的有8人,比例达53%,其余毕业生也分别进入瑞士信贷集团、瑞士银行有限公司、花旗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蚂蚁金服等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从事国际业务、量化研究等岗位。
高金博士项目在学术圈声誉鹊起,也吸引了国内外优秀学子积极申请。除了国内传统的"985"名校和经贸类、财经类大学,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硕士毕业生也来申请就读高金。
严弘表示:"我们按照国际一流名校金融学博士标准打造高金的金融博士生培养体系,就是希望在中国本土培养的博士生也能具有国际水准的研究能力,在学术研究上有新思维、新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有新启发、新突破。今年高金的博士毕业生在国际就业市场受到欢迎,这是对我们的培养模式和人才质量的肯定。未来我们希望能输出更多高水平的博士毕业生,为促进中国金融发展提供一支生力军,同时能站上国际名校的讲台,展现中国本土博士生的学术风采。"